赵季平:用民族音乐谱写中国风_嘉艺流行音乐_流行音乐歌词大全

  戏台 赵季平   他,长期从事音乐创作,先后为数十部影片配曲,作品在国内外电影节获奖;他,酷爱中华传统文化,并善于从中汲取营养,创作出诸多大众喜闻乐见的作品……本期《深入生活 扎根人民——文艺名家讲故事》栏目对话著名作曲家赵季平。   从小立志要当音乐家   我从小生活在中国的十三朝古都、古丝绸之路的起点——西安。我是听着秦腔,吃着羊肉泡馍,看着碑林博物馆里历代名家的墨迹,爬着西安的古城墙长大的。我在小学时就立志要当音乐家,刚好我学校边有个歌舞剧院,我常趴到墙上看他们排练,把他们排练的曲子记下来,教院里的小朋友。   1961年我进入西安音乐学院附中学习,后来考入西安音乐学院。当我即将从音乐学院毕业时,等来的却是秦腔团的报到通知。父亲很高兴,他说想真正有出息就要向民族、民间的音乐学习。于是,我按父亲的教导在戏曲团里待了21年。   我初次接触电影音乐是20世纪80年代。1983年底,广西电影制片厂青年摄制组的陈凯歌、张艺谋、何群来到西安音乐学院,为正在筹拍的准音乐片电影《黄土地》寻找作曲者。他们就到西安音乐学院找到我的老师,老师推荐的三四个人中就包括我。   那年春节一过,在零下20多度的寒风中,我和张艺谋、陈凯歌、何群风风火火地奔赴陕北采风。我们坐着四面透风的破面包车从西安来到延安,黄沙弥漫的陕北高原激发了我的创作灵感。采风回来后,我很快就写出了《女儿歌》。   让民族音乐走向世界   我至今记得,当时少言寡语的张艺谋跟我说了一句话:“季平,我也想当导演,将来我的第一部影片一定请你帮我作曲。”没想到,三年后,张艺谋真的敲开了我的家门。1986年,张艺谋和顾长卫拿着《红高粱》的剧本满脸尘土地找到我,让我看看这个剧本。   影片中,火红的高粱在风中摇摆的画面该配什么音乐?张艺谋建议用民乐队,我当时突发奇想说用一群唢呐伴奏。当《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》从姜文粗哑雄浑的嗓子里“吼”出时,所有观众的心都被震撼了。《红高梁》惊艳了世界,也让我沿着民族化、现代化的音乐之路开始“大胆地往前走”。   除了在工作中接触到了各种不同的戏曲,我还用大量时间到民间去采风。电视剧《水浒传》中,我将山东地方小调《锯大缸》加以改造,成就了响彻神州的《好汉歌》;写《乔家大院》时,我三下山西采风一路听晋剧,主题曲《远情》选用了晋胡和二股弦伴奏……各种曲调、唱腔既信手拈来,又融会贯通。我觉得这跟长期扎根于民族音乐、扎根于民间生活有极大的关系。   2016年8月26日晚,大型交响组曲《大秦岭》在西安音乐学院首演。为了创作这部作品,我多次带着创作小组成员,深入秦岭山脉一带采风,听长安鼓乐,访道家圣地,入终南山,寻觅李世民、王维当年的诗境,重走父辈走过的道路。用民族音乐这一中国音乐的母语,写出能与世界对话的好作品,我的梦想,又一次实现了。   本栏目文、图由中国文明网、光明网提供   信息时报记者 李丹 整理   赵季平戏台曲谱
发表评论
留言与评论(共有 0 条评论)
   
验证码:

相关文章

推荐文章

最热点击文章